讲述人:李闯(校友)
1963年1月10日,根据中央和中共吉林省委、长春市委的指示精神,院党委下发了《关于反对修正主义宣传教育的通知》。2月下旬,党委又作出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这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专职政治辅导员制;群团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列为自身的中心任务;行政部门把思想工作与本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单打一”的局面;教师都要关心思想工作,做到教书育人;定期评选“三好学生”和先进工作者,建立光荣榜;广泛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大唱革命歌曲;经常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树立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改进思想工作方法,坚持调查研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各级组织都要关心群众生活,及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963年4月,根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一系列论述和中共吉林省委、长春市委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五反”运动的具体部署,院党委从4月至11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前三反”斗争。这次运动,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采取党委成员“洗温水澡”和中层干部办学习班的方法,开展面上的“三反”运动,并为开展“后两反”(即反盗窃、反投机倒把)进行调查摸底。
建院一年来,经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科学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院、系都制订了科研工作计划,以农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广泛开展了科研工作。刘云旭等几名教师,会同吉林省手工业管理局到四平、开山屯、磬石和通化等地的生产合作社、农具生产社和铁木农具厂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从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方面,总结名牌产品的经验,提出了“钢叉质量改进”“镰刀的钢火”和“锄板的擦渗”等研究成果,并在许多生产厂社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支援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在开展学术活动方面,热处理、钢铁冶金、化学、力学和数学等教研室,提出了“氦在钢中的应用”“奥氏体形变强化”“采矿快速炼钢操作经验”“鞍钢第一个五年计划新技术”“络合滴定及其应用”和“函数变分问题”等40多项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对活跃学术空气,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1963年4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调整会议。根据会议精神,4月11日,中共吉林省委工业部通知,省委决定:“吉林工学院和吉林轻工业学院在今年暑期合并”,校名仍为吉林工学院。为了做好合院的筹备工作,省委决定由郭常夫、黎靖、冯英奎、刘光、王鸣村和张权等6人组成合校筹备组,郭常夫为组长,黎靖为副组长。
校史拓展:
吉林轻工业学院,是在吉林省工业干部训练班、吉林省手工业干部训练班、吉林省工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经过长春纺织工学院、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等几个历史阶段,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
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恢复,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大量培养各类经济建设人才,成为当时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吉林省工业厅在永吉县乌拉街,首次开办了吉林省工业干部训练班,面向省、地、县三级工业企业,培养领导骨干和各类专业人员。开办三年中,轮训了一大批会计、统计、劳资和供销等专业干部。1956年5月,随着全国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为适应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的需要,又轮训了一批公私合营后的私方厂长,先后共举办了9期干部轮训班,培训领导骨干和各类专业干部1650人,对支援当时经济建设和实现“一化三改”做出一定贡献。与此同时,吉林省手工业管理局,根据手工业合作化培养干部的需要,于1955年11月,在长春市新发广场等处开办了手工业干部训练班(后改称为手工业干部学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轮训了400多名监事、理事、计统和财会等业务骨干。1957年4月,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和吉林省领导体制的调整,上级决定将两个训练班合并,建立一所比较正规的吉林省工业干部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工业厅,校址迁到长春市人民大街90号。徐志谦任校长。
学校建立后,组织机构逐渐健全,教职工由30多人增加到60多人,办学条件有了一些改善,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轮训了工厂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各类业务骨干200多人。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订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号召,全国各地掀起大办高等学校的热潮。在教育“大跃进”的形势下,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吉林省纺织工业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于1958年8月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干部学校升为长春纺织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轻工业厅,由徐志谦主持学院工作。升为学院后,学院本科设纺织系(棉纺织专业)、染化系(染化专业),中专设纺织和染化两个专业,还附设一个培训厂长和手工业社主任的干部轮训班,全院在校生共318人。
建院初期,学校规模较小,办学条件也很简陋。学院党组织团结全院师生员工,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充实了各类专业师资40多人,并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老大学进修提高,为专业课教学做好师资准备。积极充实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本着自己动手、土洋结合的原则,通过购买、自制和借用三个途径,在较短时间内,建起了物理、化学等基础课实验室,增加了必要的体育器材,开出了部分实验课。在教学工作上,认真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还参加了“大炼钢铁”等活动。
195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整顿一九五八年新建的全日制和半日制高等学校的通知》,提出:“凡是招收的学生是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教学计划及所开课程符合高等学校的水平,修业年限在三年以上,并有一定的专业教师,能进行正常教学工作的学校,是高等学校,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学校,不宜称为高等学校”。根据中央这个精神,吉林省对1958年“大跃进”中新建的高等院校进行了全面整顿,决定将长春纺织工学院更名为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仍隶属于吉林省轻工业厅。将原纺织工学院的纺织、染化两个中专班并入吉林造纸学院(该院后改为吉林轻工业学校)。
1959年9月30日,中共长春市委通知,同意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建立党总支,1960年1月3日,经市委批准,徐志谦任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鼓旭任副书记。年末,张文调入任副校长。
经过这次调整后新建立起来的这所年轻的专科学校,虽然办学条件还比较薄弱,但学校开始步入正规,专业设置有所增加,除保留了原有的纺织、染化和从吉林造纸学院并入的制浆造纸3个本科专业外,又新增设了硅酸盐和塑料2个本科专业,分别成立了纺织、造纸、化工3个系。干部轮训班停办。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为吉林省培养轻化工业建设人才建立了良好的基地,填补了吉林省高校中没有轻化工类专业的空白。
1962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和精减学校教职工的报告》。按照中央精神,吉林省对1958年以来新建的地方高等院校又做了进一步调整。针对吉林省轻化工业资源比较丰富,工业基础较好,而培养轻化工业高级专业人才的专业又很薄弱的实际情况,为了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升级为吉林轻工业学院,校址迁至长春电影制片厂对面新建校舍,仍隶属于吉林省轻工业厅。
吉林轻工业学院建院之后,使这所历史不久,已初具规模的高等学校,向正规化的办学道路又跨进了一大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加强了学院的领导力量,派原吉林省轻工业厅副厅长郭常夫任院长,张权、王雒文(教授)、徐志谦任副院长;中共长春市委任命郭常夫兼代理党委书记,陈自任副书记。在专业设置上,保留了化学纤维专业,制浆造纸专业增加了人造丝浆的专业内容,将吉林化工专科学校大专部的基本有机合成(增加塑料工艺内容)和无机物工学两个专业并入,停办了纺织、硅酸盐和塑料专业。专业调整后,按专业性质成立化工(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物工学专业)和化纤(化学纤维和制浆造纸专业以及停办的纺织专业)两个系。在组织机构上,建立起第一、第二基础课和马列主义教研室;各专业课设教研组,分属于各系;并建立起由49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在建院后的一年中,重新制订或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了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师生中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干部中开展了“五反”运动;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这些工作,逐步建立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
1962年8月,吉林轻工业学院培养出建校以来首届本科毕业生85人,其中化学纤维专业29人、纺织专业25人、制浆造纸专业31人,为吉林省轻工业战线培养出第一批高级专业人才。
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吉林轻工业学院与吉林工学院两院合并的决定,由吕东圃、黎靖、陈自、宋英民、郭常夫、金力静、王鸣村、张权、张文和曹光中等10人组成中共吉林工学院工作委员会,对合院后的工作进行集体领导。经过4个多月的筹备,于1963年8月7日两校正式合并,吉林轻工业学院迁入吉林工学院校址。省委任命郭常夫为院长,金力静、王鸣村、张权、王雒文为副院长。
两院合并后,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人数达1037人,在校本科生2996人(原吉林工学院2251人、原吉林轻工业学院745人)。合院后的党政组织机构设有院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总务处、科研生产处、保卫科、图书馆和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含统战部)、监委、工会、团委。学院设有机电、农机、矿冶、工管、化纤、化工等6个系以及基础课委员会、一年级工作部等机构。
两院合并,是学院发展史上专业设置门类最多、师资队伍力量最强、在校本科生人数最多的兴盛时期。1963年暑期,吉林工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共283人,其中四年制本科生175人、五年制本科生108人。
1963年7月23日,吉林省教育厅通知:根据教育部对高等学校专业调整会议精神,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停办,将其中三年级汉族班31名学生并入吉林工学院,改为矿山机械专业,学习时间延期1年,编入三年级学习。
1963年8月,学院制订并公布了“活泼严肃、整洁朴素、团结友爱、互助互让、勤俭节约、刻苦钻研、勤奋读书”28个字的新校风,号召全院师生员工,以此做为学风,思想品德修养、密切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培养优良作风的行为准则。
1963年12月7日,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通知,省委批准:吕东圃兼任党委书记、黎靖、陈自、宋英民任副书记;牟政任副院长(列王鸣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