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刘香池

2000年1月11日,由省教委主办、学院承办的“吉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讨会”,在学校培训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省教委计财处有关同志,《吉林高校后勤研究》编辑部主编及来自全省58所大中专院校的149位领导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共历时3天,正式出台了吉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标志着吉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启动。

2000年1月20日至21日,学院三届四次教代会在培训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参加大会的教职工正式代表171人。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长生致开幕词。大会执行主席、院纪委书记孟宪明和党委副书记袁敬伟先后主持了会议。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党委书记兼院长杜立政作的《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学院《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学院财务工作报告》、吉林工学院院务公开领导小组名单、《吉林工学院推行院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和《吉林工学院系(院、部)级教职工大会暂行规定》等重要文件。孟宪明在闭幕式上就如何落实院务公开制度作了讲话。

2000年1月,《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源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刊。

为了加强学院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吉林省“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年3月10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杜立政在北京分别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签署了学科共建协议。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焦文俊、校长匡镜明,省长洪虎,副省长刘淑莹、李介车等出席了签字仪式。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学院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学科共建方面的正式启动,学院将在师资培训、高层次人才培养、博士学位点共建、科研课题的立项、开发、转化等方面同上述两所学校进行合作。

2000年3月20日,学院院部由纺织楼搬迁至原培训中心大楼。

2000年4月,受国家教育部思政司委托,学院首次承担的文科国家科研课题《高校德育面临的思想理论界限问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撰写,其最终成果《德育的世纪跨越》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0年4月7日,省长洪虎在副省长全哲洙陪同下,一行15人来学院视察。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杜立政从学院的基本情况、教育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科教兴省情况及学院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经会议协商,省计委和财政厅拿出一部分资金,学校配套一部分,共同完成教学主楼的改造和重建。

2000年4月25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军分区联合召开的双拥工作表彰大会上,学院获“科技拥军先进集体”称号;党委书记兼院长杜立政、原院长程士瑛被命名为“科技拥军模范”;杜立政荣获“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新闻人物”。

2000年4月25日,学院在院部五楼会议室举行2000届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副院长张德江教授宣布了31名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副院长韩立强教授宣布了2000届优秀毕业硕士研究生名单及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及指导教师名单,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兼院长杜立政教授向毕业研究生颁发了硕士学位证书。

2000年5月16日,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原教务处隶属的“计算中心”更名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心”,定为正处级教学单位,归学院管理。

2000年5月20日,学院组织优秀大学生考察团赴延安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活动。

2000年5月23日,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省农工民主党主委阎洪臣来学院视察,并作民主党派工作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袁敬伟主持。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吉林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总体方案》要求,2000年5月23日,学院在食堂三楼召开后勤社会化改革动员大会。党委副书记杨长生主持会议。副院长袁振琨作了动员讲话。这次会议标志着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2000年5月29日,学院在院部五楼会议室举行学院党校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党委副书记袁敬伟主持会议。党委书记兼院长、党校校长杜立政作动员报告;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少红宣布了关于聘任党校兼职教师的决定。本次培训班共历时15天。

为提高学院软科学研究能力和对外学术交流的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2000年6月6日,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吉林工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将“吉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吉林工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2000年6月14日,在长春市召开的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学院统战部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2000年7月5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杜立政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0年7月15日,共青团吉林工学院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团市委书记吴兰、团省委组织部部长曲庆江、81103部队政治部主任戴卫平和学院领导出席了会议。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朱兴国致开幕词。吴兰代表上级团委讲话。党委副书记杨长生对第六届团委会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院团委副书记王春阁代表共青团吉林工学院第六届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吉林工学院跨世纪腾飞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吉林工学院第七届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第六届团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团费收缴、使用情况的报告,并向全院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2000年8月2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干任〔2000〕92号)文件:任命张德江为吉林工学院院长。

2000年8月24日,吉林省副省长全哲洙到学院人文信息学院,检查指导学校新制(民办)二级学院人文信息学院开学前的准备工作。院长张德江详细汇报了人文信息学院的基本情况。全哲洙作了重要讲话。

2000年9月7日,吉林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省检查验收小组组长、省政协副主席兼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副组长郑龙哲,依法治省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司法厅副厅长李文财等,在市“三五”普法、依法治市办公室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学院检查“三五”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学院是代表长春市高校接受省里检查的。党委副书记袁敬伟汇报了学院“三五”普法及依法治校工作。省检查组成员审阅了学院近年来依法治校的有关文件资料、音像资料等。

2000年9月12日,吉林工学院管理体制调整庆祝大会在体育场隆重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在会上宣读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调整省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00〕85号)。调整方案中决定:由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管理的吉林工学院划归省教育厅管理,并把省煤炭工业局管理的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和长春煤炭工业学校、省轻工业厅管理的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等3所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吉林工学院院长张德江,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李华民,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张小为分别在大会上讲话。

校史扩展:

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是经国家教委批准,煤炭工业部所属的一所成人高等学校。学院始建于1984年,1987年10月正式成立并试办招生。经国家计委、煤炭工业部批准,1989年至1990年,蛟河煤炭财经学校、通化煤炭师范学校两所部属中专相继迁入长春,合并组建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学院与煤校一地联合建设,对内实行统一管理,对外各自独立,主要面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煤炭系统办学,承担着为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企事业单位培养专科和中专层次专业人才及培训各类干部的任务。2000年`3月,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院校划归吉林省教委管理。院校位于长春市西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卫星路38号),占地面积14.8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79万平方米。院校实行领导班子合一、教学系(部)合一的管理体制,设有理论应用技术系(工科教学部)、师范教育系(师范教学部)、现代管理系(财经教学部)、计算机系(计算机教学部),设有大专(成人)专业29个、高职专业27个、中专专业38个。院校有教职工526人,在校生2100余人,另有联合办学学生近1000人。自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1989人,培训企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5500余人。

吉林省工业设计学校始建于1978年,是一所省属中等专业学校。该校位于长春市南端,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学校设有200米跑道运动场,3个标准篮球场,2个排球场,一处联合器械场地,一处园林;设有服装设计、革制品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装璜设计、工艺雕塑、工业会计和工业企业管理等8个专业。其中服装、皮鞋、家具3个设计专业早在1982年就被国家轻工部列为重点扶植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95人,在校生1400多人。到合校为止,学校已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毕业生5000余人。

这次管理体制调整后,吉林工学院总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1600余名,其中研究生200名、教职员工1900名,其中教授76名,学生总数居吉林省高校前列,规模效益达全国高校先进水平。至此,学院下设4个校区、9个学院、8个系部,拥有52个本专科专业,专业面基本覆盖了我省工业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学院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具备副教授评审权。学院有6个研究所、37个产学研联合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8000多台(件)。实习工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可同时接纳200余名学生进行实习。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学校还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可供2000人同时上课的电教馆,集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的计算中心,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及省内高校一流的田径运动场等。学院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重组,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增强学院办学实力的基础上,将更好地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次管理体制调整,是吉林工学院办学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吉林工学院的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0年9月28日,省高校“三讲”教育巡视组一行6人进驻学院,对学院“三讲”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学院党委书记、“三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杜立政就学院“三讲”教育的各项准备、整体安排等工作向巡视组进行了汇报。

2000年9月,学院综合楼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2000年9月29日,学院在院部五楼大会议室召开“三讲”教育动员大会。院党委书记杜立政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学院从9月29日到12月11日,用73天的时间,在全院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2000年10月9日、10日,省委党校副校长于国龙、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郑德荣分别来学院做“三讲”教育辅导报告。

2000年10月21日,学院98级服装设计专业(中专班)蒋卓同学在中国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大赛上,荣获大赛银奖和最佳新闻媒体奖。她是本次大赛获奖人员中年龄最小,也是东北地区唯一获得大赛奖项的参赛者。

2000年10月26日,中央“三讲”教育检查组一行五人到学院,对正在开展的“三讲”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学院党委书记杜立政全面介绍了学院“三讲”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总结了已经进行完的第一阶段和正在进行的第二阶段所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汇报后,检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查看相关材料等形式,对学院的“三讲”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2000年10月29日,学院在院部五楼欧式会议室举行吉林工学院2001年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会。13位专家对本次参评的25项教学成果进行了评审,共评出院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评审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将院级一等奖推荐参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2000年11月4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代表团一行2人对学院进行了友好访问。院长张德江和古别克先生分别代表各自学校签署了《中国吉林工学院、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协议书》。

2000年11月7日,学院在院部五楼会议室召开吉林工学院“三讲”教育民主测评大会。经测评,学院领导班子剖析材料的满意率为100%,班子成员剖析材料的平均满意率为95%。省高校“三讲”教育巡视组组长徐毅鹏对测评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充分展示了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院校应有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工学院干部、群众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2000年11月11日至17日,韩国浦项专门大学代表团一行7人,对学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先后与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及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和实质性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国吉林工学院与韩国浦项专门大学合作议定书》。根据此议定书,学院将于2001年3月向韩方派遣汉语教师,解决韩国学生在语言方面的问题,以便于浦项专门大学增加向学院派遣留学生数量。

2000年12月11日,学院“三讲”教育总结大会在院部五楼会议室召开。院党委书记、“三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杜立政,省高校“三讲”教育巡视组组长徐毅鹏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2000年12月11日,学院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2000年12月27日,学院在院部五楼会议室召开1998—2000年度教学、科研工作表彰大会。学院拿出13万元对1998年以来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党委书记杜立政、院长张德江分别在会上讲话。副院长张会轩在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吉林工学院1998—2000年度教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一年来,学院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团中央组织部评为“2000—2002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团委获得了教育部、团中央联合授予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